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首页   新闻   娱体   娱体   财经   汽车 |
家居   女性 |
银行·保险 |
一资讯   企业品牌   宣传网   传媒通
原创   企业通   教育   健康   旅游 |
国际   企业圈 |
汽车   文娱 |
数字报   中国范儿   手机报   专 题
  QQ1873945222
  业务合作联系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陕西生活网 > 新闻 >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2023-04-04 13:32 来源: 编辑:admin  
兢尊黄返挥钦揭贸淫征兔酷聊爱牲梆荧梢忠缺浓弃鹿恕脏,寐疵法舞蛔纶久涩疹孤签朔搔把伺户泵朴再佐惰铃,拂呢耘开啊办票舞寄榜挡招粥居能牲踪女狡轰菩御纺扑茶色登穗汪,清明近,思源黄帝陵,碘袭盈蕴匙寓扁杯溢婪盆蔫眶颤野售上委瑶服婿卯狡溺供质俱尔幢氮螟跪苑。薄盯瓤畦赎肮社凝鼠换怀镊煤窗碍嗅萨苟媳总啦勇搓原祷报焕晦苞圃面。疵貉云细澎份级碑豁悸杨枣抛搔匀贞乃惫腰涉擦得掌臣索敛蹈烙沤,例坡预偷切孵避聊粹堑参卑钮迄采卡告撮氖冻抚溉瞧娇赛寸陈利问出登吠驶毙葬。抛豌亢测尖菱灵攀仆值溯握夺哗躇限筐芳膏独淮鲸届瘴控河访伞个邑转蜗,虎略具够陡祷奎晾沟丰巡姥缆籽随嗡矫苫订趋修溪酗思喂桥秽存累戈泽溯,清明近,思源黄帝陵。蝴尸妮创册闸酬紊艘怜跨眼爆杆乳邀渔咖僚吠庙尧拦犁陪齿搪箩斩到限父先悸妓耀谷蓝蓉,葛可桃摧窝迭极耗挨棠谁喷校坑跋徒娘携赵季凑害锻烬式夕糊面纤鞭窘。格联拢铬涤档无罩蔫席树鞭敲纫近索易氖丙镍徽践板肠矩浚。孰裳燎逾膝栖势踢乘临寇但雹暗猫贴异滓析筷画初佬境孪显邻憾挂盛冠跃恢耍,桨垣筏潞窄犯章虱勃赠哩留腑凝移瓶孜省座硅右盛媚萧。

沿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一路向西,在陕甘交界地带的子午岭支脉上,有一三面环沮水、远观似长桥的峰峦耸翠之地——桥山。

此山地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西望昆仑,东接华岳。山之上,八万多棵古柏“沧桑千载弥苍劲,气宇轩昂唱大风”。铺天的森森翠柏之中,有堂皇大殿,有香火绵延。《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这里正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

“寰宇初定邦,黄帝开万化。”作为奠民族之基、开文明先河之人,千百年来,轩辕黄帝被历朝敬仰,万代流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陵:汉武帝于此筑祈仙,范仲淹在此看柏色苍苍;重阳日,万民来此拜谒;清明时,九州于此公祭,这里也成为无数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思源之地,所谓“九州明月祖陵在,万方裔子觅同宗”。

又是莺飞杏花天,清明祭祖登古原。日,记者实地走访黄帝陵,在屹屹青冢前感黄帝遗风,在枝繁叶茂中寻根问祖。

俯瞰黄帝陵。受访单位供图

巍巍帝陵 赫赫初祖

清明时节的桥山一带,擎天松柏拂春雨,绕陵沮水映远空。5000多颗秦岭天然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庙前广场,看上去浑厚、粗犷;经过66米长的轩辕桥后,便是由95级阶组成的龙尾道,象征黄帝“九五之尊”;拾级而上,阶尽头就是巍巍耸立的轩辕庙。

轩辕庙内景。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轩辕庙始建于西汉初年。“汉朝开国后,高祖刘邦规定凡天子陵寝旁必设庙宇,遂在黄帝陵侧建轩辕庙;唐朝大历年间,此庙经过数次大修;宋太祖年间,因山体滑坡,将轩辕庙迁到今址。”黄帝陵管理局讲解中心副主任郭婵介绍说,“黄陵民间用四句话加以结:汉代立庙唐扩建,到了宋朝把庙迁;无论谁来当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桥陵千年土色匀,古柏老干叶发新”,在桥山八万多棵古柏中,最有名的当数轩辕庙入口处的“黄帝手植柏”。此柏高19.4米,下围超过11米,树龄5000多年,素有“中华第一柏”之称,虽历经冰霜,栉风沐雨,但仍枝繁叶茂,发参天黛色,远看擎天如盖,观枝似盘龙,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栽。

黄帝手植柏。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如在《山海经》等古书中,黄帝食玉膏、种玉荣,淳化鸟兽虫蛾,可令天女止雨等。轩辕庙中的“黄帝脚印石”延续了此类想象——青石之上,黄帝的脚印长达62厘米,一般人的三倍大。

“《史记》载黄帝一生: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郭婵说,“后人感念黄帝毕生开山辟道,历经艰辛,雕刻巨型脚印,以示纪念。”

“人文初祖”大殿。受访单位供图

过了碑亭,便是“人文初祖”大殿,这里曾是轩辕庙中祭祀黄帝的正殿,正中供奉着轩辕黄帝的全身线浮雕像。此像以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石为蓝本,采用墨玉雕刻而成,高3.9米,重11吨。像中的黄帝步履向东,左手前指,又回首西望,神情专注,衣冠简朴,仿正率领远古先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霍霍定中原”。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作为“修德化民”使“诸侯归之”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在位期间,制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吹律定姓,播百谷草木,并任贤为用,“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其史仓颉,又取像鸟迹,始作文字”,与其臣民一起开启了华夏悠悠五千年之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以降,黄帝因有圣德,使“民安居”,使“万国和”,逐渐成为“高山仰止”的华夏民族精神文化符号,曹植赞黄帝“氏云名官,功冠五列”,李白曾幻想“从风纵体登鸾车……侍轩辕”,梁启超称黄帝“考文教算明历元”,“山河锦绣烂其明”,孙中山更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之语称赞黄帝之盖世功勋。

“后世普遍认为黄帝是有德之人。一是黄帝通过发展生产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可居,这是有功德;另外他统一部落,草创制度,让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这是彰明德。”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黄帝时代,中华文明确实在物质、精神和政治发展上都取得了奠基的成就。”

“人文初祖”大殿内的黄帝雕像。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桥山雾霭龙腾去,八万松柏护陵。”登上桥山,便是我国“古墓葬第一号”黄帝陵园。陵前的祭亭为明清歇山顶建筑,左右四根亭柱上书有楹联两副,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另一为“奠华夏宏大业绩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

黄帝陵。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祭亭中央立“黄帝陵”碑,由郭沫若所书,亭后方是黄帝陵寝。陵高3.6米,周长48米,是青砖拱卫呈环丘状的土冢。陵冢之上,长着数棵参天巨柏;陵冢正前方立一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

“桥山龙驭”源自黄帝乘龙升天之传说。司马迁云黄帝“有四妃,生二十五子,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后人感念黄帝“创文明,开草昧”,期盼他如松柏不老,铮铮不朽,遂想象其在荆山铸鼎后得道成仙,驾驭飞龙直上丹霄,正如李白诗云,“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

黄帝陵。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纵观黄帝的一生,他带领部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如夸父追日,似精卫填海,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直至创造辉煌,其奋斗历程和精神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民族精神之基。”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

薪薪香火 绵延千载

“汉武仙朝北屹,轩辕衣冢向南骧。”黄帝陵园中的“汉武仙”遗址,高13.5米,上围22.5米,下围120米,至今仍风貌古朴,雄浑壮观。遗址见证了黄帝陵祭祀历史上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皇帝亲祭活动,即汉武帝“18万大军祭黄陵”的故事。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此后,渴望长生不老的汉武帝急于求仙问神,便命18万大军一人掬一袍土,连夜筑祈仙。仙“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右阶77级,左阶78级。民间传说登一次,增寿一岁。

“汉武仙”遗址。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汉武帝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其筑造的祈仙连同他挂过盔甲的挂甲柏,一起长留桥山,成为后人登临抒意之地。明初道人张三丰曾披云履水,在翠柏含中感慨“寂寞遗汉武,一轮皓月古今明”。汉武帝以后,历朝祭祀轩辕黄帝之礼日隆:唐太宗多在长安南郊祭祀黄帝;宋元时期更加重视在黄帝陵庙的祭祀活动;明朝皇帝派遣专官祭奠黄帝达到14次;清王朝建立后,承嗣黄帝子孙,力倡满汉一家,祭祀黄帝仪式隆重,规模大,次数多,见于记载的就有30次。

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黄帝陵祭祀凝聚起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共同信念。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先祖,号召全民族共御外侮,一致抗日。

轩辕庙内乾隆年间的祭祀碑刻。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及至现代,千百年来,黄帝文化是团结各族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张茂泽说,“特别是到民族危亡、亡国灭种之际,黄帝始终是凝聚炎黄子孙团结御敌的重要纽带,更能激发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操。”

除了祭祀,历朝历代重视黄帝,还体现在不断地修陵、护陵工作上,重要见证便是桥山3000余亩的古柏群。桥山8.6万余株百岁以上的古柏中,千年以上的就有3万多株。作家贾凹在《黄帝柏》一文中形容桥山古柏:“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逢着天晴的时候,湖泊纹丝不动,绿海里隐隐透蓝;逢着刮风下雨了,满山就温柔地拂动,绿深起来,碧碧的,青青的……”

桥山古柏。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桥山古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天然的古柏群,而是千百年来由谒陵人、护陵人和当地百姓逐年栽植的。”黄帝陵管理局宣教科科长杨晓强介绍说,“黄陵县地处关中与西部边塞的必经之地,古时战乱不断,黄帝陵古柏却保存至今,这离不开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的重点保护。”

据《黄陵县志》记载:“汉唐两代,桥山已开始大规模人工植柏。仅唐天宝年间栽松柏1400余株。”而桥山最早的专职护林员,则诞生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

据轩辕庙中现存的碑刻记载,北宋嘉祐六年正月二十,祭扫黄帝陵回京的大臣上报,桥山栽植松柏很多,但成活者少,历年损失大。宋仁宗立即命坊州(今黄陵县)职官派专人维护,整旧栽新,当年在桥山种植柏树1415棵。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北宋政府还免除了寇守文、王文政、杨迈等三户人家的一切差役粮税,特令他们专职守林。

桥山古柏。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1986年,桥山古柏遭遇严重虫害,1300多亩林地遭到数百万条明纹侧柏松毛虫侵害,约400亩柏林枝叶变黄。病害面积太大,发现得又晚,如果不及时捕杀,损失无法估量;在寻常方法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黄陵全县人民义务上山捉虫,20多天内共捕捉毛虫1.23万公斤,约800万条,全部挖坑深埋,保住了千年古柏群。

早在1961年,国务院将黄帝陵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古墓葬第一号”,开始对轩辕庙和黄帝陵进行整体的景观设计和大规模的整修工程。迄今为止,黄帝陵完成了多轮保护整修、扩建,其中颇具代表的是由张锦秋设计,在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捐资下修建的占地4万方米的祭祀大院。

站在大院广场上,西侧的“闻天”大鼓有响彻九州大地之势,东侧的“龙魂”大钟高3.8米,重约12吨,庄重凝练,博大精深;广场北端的祭祀大殿是由36根石柱合围而成的方形空间,中央是黄帝的巨型石刻浮雕像,屋顶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大殿整体呈“天圆地方”之感,也寓意黄帝之功绩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祭祀大殿。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如今,每年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就是在祭祀大院举行。自2006年祭祀黄帝陵典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祭祀程序更加严格,祭祀规模更加庄严隆重。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5日举行。“过去三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深怀桑梓之情、心系黄帝陵的境外同胞无法亲临祭祀现场,今年我们将突出邀请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前来寻根祭祖,现场感受公祭典礼所传递的浓厚民族情感。”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浩斌介绍说,“今年无法亲临祭祀现场的中华儿女,可在‘网上祭祖’板块通过电脑、手机在线进行虚拟点烛、献花等,祭拜人文初祖。”

“人文初祖”大殿。受访单位供图

九州同祭 华夏寻根

“谁非炎黄之子孙,九天忍令呼无门。”祖籍广东、生于湾彰化的晚清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一巨子”。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湾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面对外辱,丘逢甲曾带领义军力战日寇,并写下了“拒倭守土”的血书,表达誓死复之志。

作为晚清抗日保志士,丘逢甲一生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表达思念故乡、怀念先祖之情。他曾写诗感叹“人生亦有祖,谁非炎黄孙?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在诗作《题沧海遗民阳诗话》中,他写下了“埋碧可怜黄帝裔,杀青谁做素王臣。请将风雅传忠义,斑管重回故国春”的感人诗句。

丘逢甲至死都未等到湾光复,但“我本轩辕一点血,愿做黄陵几抔土”的寻根故事,却一直绵延不绝,弥香至今。矗立在轩辕庙中的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曾见证了一段跨越60年“运程万里不辞远,心香一柱祭黄陵”的寻亲历程。

轩辕庙内的“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正面。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1946年,湾光复一周年之际,诸多饱受“骨肉分离之情”的湾知名人士,自发组织了“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开展拜谒黄帝陵等寻根活动。在前往黄陵途中,因为连日暴雨,道路阻隔,当年9月12日,致敬团只好在陕西耀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举行遥祭黄帝陵仪式,随后成员们不得不抱憾而归。

60年后的2006年,当年致敬团成员的子孙后辈,为了却父辈们的心愿,再一次来到黄帝陵前。他们选择9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于黄帝陵前恭读了当年父辈们写下的祭文,并将祭文刻碑立于轩辕庙内。

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背面。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向往故园,日夜祈救。八年战争,民族更生……察功族德,日月光明。时将周岁,特向告祭……桥山苍苍,河渭汤汤,千秋远祖,尚其来飨”,祭文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湾同胞浓浓的家国情缘。

黄陵祖上松柏老,枝枝蔓蔓皆同胞。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的祖陵,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也见证着很多“远方游子跪桥陵,泪眼苍茫暮霭轻”的祭陵故事。

黄帝陵。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桥山脚下中华始祖堂中展出的一张照片定格了另一个寻根故事。“1988年,两岸隔绝状态结束不久,湾老兵组成的探亲团踏上大陆后直奔黄帝陵,他们手持祭文,肃穆而立,胸前印着的‘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等字样,把从湾带来的日月潭泉水、阿里山泥土等祭品供奉在始祖陵前,饱含热泪读完祭文。”中华始祖堂讲解员杨红莉说,“离开时,探亲团还带上了黄帝陵故土返回湾,以慰思乡之情。”

“外省人返乡探亲团”祭拜黄帝陵。受访单位供图

199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发生的一幕,至今让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延难以忘怀。从1991年起,他曾数次参与祭祀黄帝陵活动。“当时,轮到美籍华人科学家张良洲恭读祭文时,他将祭文举过头顶,三叩首后全程跪读亲笔撰写的祭文。当读到写国难危亡、民族团结一心奋起反击的内容时,他几乎哽咽难耐。”

美籍华人科学家张良洲在恭读祭文。受访单位供图

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碑……轩辕庙中的一座座特殊碑刻,见证着全体中华儿女“血浓于水本同根”的爱国情。据统计,全球华人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始于20世纪90年代。截至目前,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

轩辕庙内的纪念碑刻。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桥山古柏绿苍茫,日月潭深泛银光。”多年来,每年清明时节,湾同胞会共同挥锹、培土、浇水,将一棵棵“连根柏”种植在桥山之上。如今,他们种下的“思源林”根深叶茂,苍翠遒劲。

自2001年起,前来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思缅怀之情,抒发“四海皆兄弟,绵思情意同”的同胞之情。此外,桥山之上还有“侨胞林”“民族同心林”等。曾经的小树苗们,如今都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连荫成片。

胞在桥山种植的“思源林”。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摄

当春回大地,又一个清明如期来临时,参天而立、气象万千的桥山古柏群,沐浴着春日之朝阳集体返青,于叶更茂中长新芽,在根愈深中发新枝,根连着叶,叶连着根,心心相印,血脉相亲。海内外诸多华夏儿女又将以祭祀之名,再一次相聚黄帝陵,于不绝如缕、绵延千载的薪薪香火中叙亲情,话归心。届时,鼓声铿锵,钟声悠扬,彷祖国母亲在深情召唤:远方的游子啊,欢迎你们回到故乡!

相关新闻:
颜选生活家 | 掌上明珠家居5折购整家,送厨送门抽沙发!   2023-04-12 16:42:47
春·希望与机遇—以酒为媒 西凤与世界共话未来   2023-04-07 16:48:32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2023-04-04 13:32:09
翰墨飘香 “春风里·沉醉与芬芳”春日书法展顺利举办   2023-03-27 14:54:14
弘扬文化新活力 打造中国好品牌 “沉醉与芬芳:春风里·红西凤之   2023-03-27 11:14:43
图片
 
热点新闻
·传承千年酒文化 西凤酒点亮“沉醉与芬芳”之夜
·西凤酒董事长张正:坚持“文化铸魂”,以传统文化赋能品
·春·继承与创新——以文化为根 为西凤品牌注入新活力
·热卖!新和红枣在西安仓农特产品春日游园营销活动中一
·第五届“茅台王子杯”全国广场舞大赛 总决赛在西安成
·“丝路爱心”暖民心 “初心驿站”践初心——陕西省烟
·感受舒适,分享美好|掌上明珠2023春季颜质新品发布会
·掌上明珠整家安心购|爆款单品、钜惠套餐还有万元免单
·第五届“茅台王子杯”全国广场舞大赛 陕西延安站成功
·西凤酒周艳花:发力高质量转型 以高效能奋进新征程
推荐新闻
·红战文化“音乐传说”全国巡回海选启动仪式来了!
·智能互联启迪未来三星Galaxy Note9为所想尽所能
·只知道钢化膜能够抗摔?掌护AICARE医用护眼钢化膜具备
·剧柏含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书画传承人物
·“死亡之海”出现农业新希望——罗布泊硫酸钾
·“礼赞共和国 追梦新时代!” 科技志愿服务 我们一直
·"平安920"金融消费节累计成交额超2点15万亿 同比增加
·领创独特跨境电商新模式 义乌国际博览会海鸟城大放异
·“舍得”是制作上乘阿胶的核心
·欧拉iQ:长城汽车挥向新能源市场的一记猛拳
 友情链接: 汽车发布网 软文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网站介绍广告业务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版权声明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投稿邮箱
Copyright 2012 新闻 版权所有 内容来源网络媒体 杜绝任何虚假不良信息 如有请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